【资料图】
卒中中心的病房,是医院里一个最“慢”的地方。这里的患者中老年人居多,他们行动不便,身体恢复慢,大多刚刚经历了失语,偏瘫,甚至死亡线上的挣扎。对于这里的脑卒中病人来说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耿晓坤,就是他们恢复如初的希望。
由北京市委组织部指导并策划,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全国首档聚焦人才的纪实节目《为你喝彩》,本期将带您认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——耿晓坤。
专注开展神经介入和脑神经保护研究,为更多脑血管病患者带去希望
对耿晓坤来说,救命,不仅仅是完成一台手术,更是为经历苦难的人重新叩开幸福生活的大门。但是,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,重症大面积脑梗死卒中后,死亡率高达50%以上,让病患陷入一得卒中就被宣告死亡或者重度致残的恐慌。2005年前后,当时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,国际上已经出现了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手段,而这种新的治疗手段在当时的国内还鲜有人尝试。那时,在神经内科领域初出茅庐的耿晓坤,成为了国内较早尝试溶栓治疗的医生。
2011年,耿晓坤前往海外留学,开始神经介入和脑神经保护的研究。他在国际上率先建立“联合椎动脉-锁骨下动脉自膨支架植入手术”,受到国际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:“他们如此有价值的研究改变了椎动脉支架治疗的理念!”归国后,耿晓坤又在国内较早参与开展了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,并于2015年参与创建了潞河医院神经介入中心,建立了卒中中心绿色通道,为更多的脑血管病患者带来更大的治愈希望。
眼下,耿晓坤和团队通过对脑神经细胞的研究,发现脑卒中患者发病后,由于脑部缺氧,大脑会释放一种低氧诱导因子,进而发生不完全糖异生的现象,如果患者过早的进行康复训练,这将加剧脑神经的氧耗,进而加剧脑神经损伤。这一发现,对于患者脑卒中后开始康复锻炼的时间,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。在此之前,他们还探索过通过亚低温、冬眠合剂、高压氧等方式保护卒中患者脑神经,研究成果都在领域内取得了瞩目的成就。
用拼劲和技艺诠释医者初心,用严谨和责任展现医者传承
从最初对疾病的束手无策,到如今的满怀信心,这之间的跨越始终夹杂了耿晓坤对职业的深度思考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?他给出的答案是要敢于尝试,求知若渴,并且一定要拼!神经内科的急诊手术多半在夜里,不管多晚,只要有病人,耿晓坤一定第一个出现在手术室。面对着这份自己热爱的职业,他始终乐在其中。单纯执着,满怀激情,耿晓坤用自己的拼劲和技艺,诠释了一名医生的初心。在神经内科这个赛道上,他前进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、稳重。也因此,耿晓坤先后获得北京市“科技新星”、“北京市优秀人才” 、“首都百佳青年医生”等荣誉称号。
手术台上,耿晓坤是医者仁心,治病救人的大夫;实验室里,他是刨根问底,事事较真的科学家;在学生眼中,他又是行事严谨,育人树德的老师。他带学生的理念就是临床要过硬,同时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科研的能力,无形中也在影响着团队的每一个人。如今,每当新的一天开始,耿晓坤总是笑着面对每一个患者和家属,这是他面对疾病时传递出去的力量,也是他内心里的从容和坦荡。
今晚(11月2日)21:52,北京卫视《为你喝彩》带你走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——耿晓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