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时尚和娱乐资讯网站

上译厂65岁了,辉煌不止在老电影中-当前热点

发布时间:2022-11-19 16:49:16   来源:新民晚报    

如果要问,《苔丝》《茜茜公主》《魂断蓝桥》《卡桑德拉大桥》《第一滴血》《尼罗河惨案》《远山的呼唤》《廊桥遗梦》《诺丁山》《哈利·波特与密室》《功夫熊猫》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……这些陪伴了几代电影爱好者的银幕记忆有什么共同点,那就是它们与中国观众的见面,都源于上海电影的“老字号”——上海电影译制厂


(资料图)

上海电影译制厂是上海文化的亮丽名片,是中国电影的宝贵财富。

昨天下午,“译声言心,守正创新——庆祝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65周年学术论坛”举行,电影前辈与青年学者回顾上译厂历史,畅谈“上译品牌”发展的各种可能。

曾辉煌,迷倒几代人

1950年,在上海万航渡路一间仅有20平方米的车间里,中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开拓者陈叙一带领着11位“上译人”译制完成了《团的儿子》。

该片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际儿童节在全国放映,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。

上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还记得,上世纪八十年代,上译厂率先吹响了电影“改革开放”的嘹亮号角,《虎口脱险》《追捕》《黑郁金香》《巴黎圣母院》《冷酷的心》等世界各国的千余部电影在中国银幕与观众见面,改变了中国人对世界的想象,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文化回忆,是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实践。

“1978年的时候,译制厂配《尼罗河上的惨案》,大侦探波罗有一句台词‘take it easy’,剧本上的第一稿翻译为‘慢慢来’,第二稿改为‘别心急’,最后配音上的是‘悠着点’。这是谁改的呢?是上译厂的老厂长,太有味道了。”

至今,上译厂的墙壁上还贴着陈叙一厂长的两句话“剧本翻译要有味,演员配音要有神”,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上译人上上下下对艺术的讲究也始终未变。

陈叙一厂长

低落过,也未曾放弃

乔榛

参加湖南卫视《声临其境》让乔榛又燃起了对配音的希望:

我们也曾经有过辉煌,但是,我们曾经也经历过非常艰难的低谷。全国竟然有那么多的人还热爱译制艺术。几十年实践下来,我越发体会到中华民族语言艺术是全世界最优美、简约、灵动,也是最有韵致的。我们应该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华语言之美。

乔榛在学术论坛上发言

近年来,上译积极抓牢声音经济热潮,不断地拓展影视、广播、有声剧的演播等创作模式,推出《红楼梦》等“经典名著有声剧”的制作,在喜马拉雅平台点击已经破亿。

我们现在正在完成全产业链发展的第一步。第一步,进入互联网从名著开始入手,2023年我们就会推出原创的作品,可能10个到30个。

新时代,还要立潮头

大方向、大目标,都有了,但具体要如何办?

尤其,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可以是信息员,也是移动的传播端的新时代;在这样一个受众们分化严重、观点多元、竞争不断加剧的新时代,上译厂要如何从上游的IP策划,到中游的生产制作,再到下游的发行运营,守正更创新,全面发力?

几代上译人坚持配音事业

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张大鹏分析说:

从现阶段来看,上译厂的人才优势、团队优势,在影视配音、配音教育领域本身具有极大的资源,但不够突出,对个人品牌的运营,包括行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,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。文化领域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,资源只会往头部集中,包括上译厂之前的成功经验都证明,有IP就能获得长久收益,有人才就能获得流量关注。所以,必须要让我们优秀的配音演员,通过影视剧、短视频、游戏、广播剧等等各种渠道多发声。

上译厂的杜比全景声混录棚

学者还指出,上译厂在此基础上应该更多主动参与IP原创生产。同时,上译厂还可以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培训教材,强化人才储备。

新演艺工作室

作者:孙佳音

编辑:吴旭颖

图片:主办方供图,其余源自网络

©新民晚报文化部

关键词: 上海电影 中国电影 学术论坛